第346章 实行新法

诸葛亮在自己的府中思索了两日,写出了一份改革的计划,让人把崔浩叫来,帮着参谋参谋。

崔浩拿起诸葛亮的计划,细细的看着。

诸葛亮的计划实际上只有三点,都是诸葛亮认为现在自己的人民可以理解接受的东西。

先是从原来重农轻商的政策改为农商并重,原来的商业税由十五税一下调为二十税一,并对十几种北海城短缺的物品实行零税率政策,新设司民功曹,专门调查一百种主要民用品的物价,定出官价,命各大商人订物品售价时最多出官价三成,至于百种物品之外的商品,仍由商人自行定价。

其次是用人方面,全北海境内按村或街道划分分配名额,每个区推出一到五名著名人士,组成北海城的乡绅参议会,北海城会分出一部分事务交由乡绅参议会讨论定案。

再有就是军事方面,就是有原来的征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户籍在北海境内凡年满二十岁的青年男子,都要在北海城守军义务服至少一年的兵役或徭役,表现优秀者获上等兵称号,将看情况延长服役时间,但上等兵称号者可获五两的月俸,远高于一般百姓的月收入。

仅仅是这三条,便把足智多谋的崔浩看的目瞪口呆,这些他以前根本是闻所未闻。崔浩轻轻敲打着桌面,抚头沉思,半晌,崔浩抬起头来问诸葛亮:“主公,浩有几个疑问,望主公能够解答。”

诸葛亮知道崔浩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方法,但凭他的智慧肯定能想出这三点法令推出后的好处,但以崔浩求稳的性格,肯定对这法令有很多不明之处。诸葛亮微笑着看着崔浩:“州平,有什么疑问尽避提。”

崔浩指着第一点说:“主公,第一点里面重商的政策可以增加北海城的收入,设司民功曹也是为了保证百姓生活的稳定,但为何要对那些紧缺物品实行零税率呢?那我们岂不是一点赚头都没了?”

“呵呵,州平,要让紧缺的物品流通过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正是我们的零税率,届时我北海物品繁多,种类齐全,经商之人和周围他郡百姓更会趋之若鹜,久而久之,我北海城必会迅猛展,甚至越泰山成为天下第一大都会也未必不可能。和这点比起来,零税率所损失的和我们得到的相比,便微不足道了。”

“哦!主公果然英明!”崔浩恍然大悟,“那主公你看着弟二点,浩猜想主公打算是让以民治民,但自古士族庶族势不两立,无论村里还是街中的高层都是由士族把持,因此推选的大部分权力就掌握在了士族手中,这样一来,占绝大多数的庶人几乎不可能拥有自己的代表来参加乡绅参议团。”

诸葛亮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所谓建立民主的想法自己早就放弃了,原因正是州平提出的这个弊端。诸葛亮道出了自己设立乡绅参议会的真正目的:“州平,我知道将来参加乡绅参议团的人不是地主豪强便是士人大儒,我正是要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参与一个至少是名义上的组织,才方便我来管理。只要他们进了参议团,能够来管理北海的事务,他们才会真正的爱护北海城,我们只要控制了参议会,就可以说是控制了整个北海的贵族阶层。”

“可……我们把手中的权力就这么交出去了,那岂不……”崔浩对于让乡绅参议团处理一部分北海事务非常不放心。

看着崔浩着急的样子,诸葛亮狡猾的笑了一下,说:“我们不是有很多琐碎的无关紧要的问题吗?那帮士人们需要的不是什么真正的权力,他们要的是一种对于他们身份的认可,参与北海郡的管理可是莫大的荣耀呀,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这种虚荣后,你说他们对我们会是什么态度呢?”

崔浩盯着诸葛亮嘴角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奸笑,浑身一阵冷,说:“主公对人性的把握,令浩为之折服。”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虽然诸葛亮明知崔浩一个劲的在拍诸葛亮马匹,但好话谁都爱听,诸葛亮颇为受用的笑着点头。

崔浩接着说:“这第三条,主公考虑是否有些欠妥,五两的月俸虽说不少,但在那些豪门眼中还是一文不值的,让他们的子弟去当兵,简直就是去混去了,我们是不是对这些人再另作一条法规?以防这些豪强联手抵制我们的新法。”

诸葛亮又递给崔浩一卷丝帛,上面写着:附则,若不愿服兵役者,可以每月一百两的代价减免兵役期限。

崔浩受不了的大翻白眼,无奈的说:“主公,这和公然受贿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考虑了一下,对崔浩说:“州平呀,这的确是个问题,你在这个附则前面加一句,‘为了照顾对社会经济做出贡献者’,这回不是受贿了吧。”

崔浩眼珠一转,道:“高!真是高!这样一来,我们的新法有两条对北海士绅们有好处,第一条又笼络了商人,第三条令农民们至少大部分时间内免除了兵役之苦,还不会减少我们的军事力量。”

诸葛亮点点头,说:“州平,我们在布这三条法令之前还要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把隐居在北海的大贤管宁先生给请出山来。”

管宁字幼安,与邴原华歆同称为东汉一龙,龙头为华歆、龙腹为邴原、龙尾为管宁,其中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划地绝交就出自管宁之手。

诸葛亮缓了一缓,接着说:“虽然我们一上来便采取雷霆手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安插了一些我们自己的人,但现在北海城中我大哥一系的力量还是很强,为了保证我们的法令不被他们阳奉阴违,你知道我们士人最重辈分,我们需要一个辈分崇高的人来支持我们,这样就不怕王修他们兴起什么波浪了。”

崔浩现在也是青州士人中赫赫有名的才子了,对于诸葛亮说的辈分之说自是心领神会,管宁莫说在北海,就是放眼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有名望的儒学大家了。如果能让管宁站到自己这一边,管宁的徒子徒孙们还敢来反对吗?

可是如何才能让当初来年诸葛家主诸葛圭都没能请动的大贤出山呢?崔浩看向诸葛亮,嘴刚要张。诸葛亮便笑着对他点点头,说:“这个,我自有办法。”

所谓隐士,不论多么清高,绝大部分都是在为自己待价而沽,等待真正的明主相投。但诸葛亮知道管宁绝不是那种人,可惜有一句话说得好,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管宁是个真正的隐士,但又是个为天下苍生而忧的隐士,有了这点,诸葛亮虽不能让他入仕,但诸葛亮有信心来劝他来隐于朝,为自己身后一个大援。

真正的历史中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而得孔明,诸葛亮依样画葫芦的三顾管府,又唇枪舌战了一番,让管宁既感动诸葛亮的三顾之情,又惊诧于他的思想中众多新颖的闪光点,于是便答应了隐于诸葛亮身后,作为诸葛亮的幕僚,却又不担任任何的官职。

六日后,北海太守府。

“大人,下官认为新法虽有众多可取之处,但有些方面还是欠妥,北海一年来展迅,百姓已经习惯于旧法,仓促间另立新法恐怕不得民心。”一名诸葛瑾一系的官员说。

诸葛亮刚要解释一下这三点新法的作用,另一名诸葛瑾一系的官员又开口了:“大人,下官也认为新法稍稍欠妥,义务兵役制只会让百姓的负担更加繁重。”

“大人,下官也认为……”

“大人,……”

“大人,……”

诸葛亮叹了口气,坐在太守府大堂上正北的大榻上,就知道诸葛瑾一系的官员会极力抵制,在铲除张家时安插的自己人毕竟数量上颇为不足,眼下大堂中北海城二十三名高级官员中,除了诸葛亮、崔浩、郝昭、王双和一名原苏双手下的人之外,仅有一名中立派不是诸葛瑾一系的人。诸葛亮目光看向王修,他从一开始就没做声,诸葛亮不知这位大公子党在北海城的领是怎么看待诸葛亮的新法的。

王修见诸葛亮一直不话,又死死盯着他,心知是该自己表意见的时候了。王修冲诸葛亮抱拳:“大人,修有几言要讲。”周围的声音立刻停了下来,等着他们的领袖言。

诸葛亮抬手示意王修说下去。王修道:“以修的看法,新法还是颇为可取的。乡绅参议团可以能者尽其材;义务兵役制可免除百姓大部分的兵役时间,以便他们务其农事。这些都是对我诸葛家极其有利的法令,但至于第一点,修认为给那些商人好处是不是有些太多了,自古以来我华夏便以农为本,如今骤然重商,有违祖例呀。”

不愧是王修,目光果然比他手下的那些家伙高,时时以诸葛家大局为重,并不完全反对新法,但又能抓住重点,坚决反对三点新法中唯一一条对他们士族并无好处的重商法,并以祖例这顶大帽子来压住诸葛亮。可惜诸葛亮早有准备了,该是管宁出场的时候了。

诸葛亮听完王修的话,说:“景志所言亮之前已有考虑,因此特地向儒学大师管宁先生请教,说实话,这三点新法是管先生和俩国共同制定的。管先生,请出来为景志解释一下吧。”

听到诸葛亮的相请,管宁从厢房走了出来。众人过如同诸葛亮所意料的那样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这已达知天命之年的管宁是华北儒学的泰斗,如果他若认定重商不违祖例,那他们这些徒子徒孙就算有怨言,也不敢再说出来了。

管宁缓缓的走出来,毫不客气的坐在诸葛亮相让出的主榻上,环视众人说:“这三点新法是太守大人和宁一起商讨而得出的,至于重商方面,昔年圣师孔子天下游学之时还做过商人,何以不行?”

王修一干人见到诸葛亮居然争取到了管宁的支持,自己众人又不便贸然反对这位北方儒学大家,心知这新法恐怕是肯定要实行了,便默不作声。

诸葛亮见王修等人果然哑了火,于是得意地笑着说:“既然诸位同僚没有异议了,那从即刻起,新法开始施行。”

新法推出之后,对百姓士商均是有利,自然是皆大欢喜。

北海城在重商的策略下,由原来的北方学术交流中心逐渐变为一个重要的商贸城市,人口由原来的三十五万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假以时日,北海定会成为不逊于泰山的大都市的。

北海的城防军也由原来的一万人变为三千上等兵和一万两千义务兵的比例,原来每名士兵领取的是三两月俸,而现在北海只需提供三千上等兵的俸禄,可以说大大节省了军费。而三千上等兵的战斗力是绝不逊于原来鱼龙混杂的城防军的。至于新法附则上对“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者”的照顾,也让北海的仓库多了几万两黄金。

乡绅参议团的设立,果不出诸葛亮所料,那些议员们不是地主豪强便是饱儒大商,没有一名寻常百姓。不过看到他们在议团大厅中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一本正经的争辩不休时,脸上却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是挂着对于自己新身份而满足的微笑。诸葛亮知道这帮北海城的权贵们对于自己的畏惧已经转变为了感激,而且升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诸葛亮的心中暗暗叫好,北海呀,蒸蒸日上吧。

诸葛亮来北海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在诸葛亮施政一百天内,政绩是显而易见的,整个北海已经步入了新的展轨道,开始起飞了。

令诸葛亮惊讶的是诸葛均在淄博郡竟也干得有声有色,扮猪吃虎将原淄博郡的实力派官员手中的权力一点一点的全部拢在了手中,之后大肆展农业,相信不出三年,淄博必定会成为整个青州的粮仓。几天前,诸葛圭刚刚从朝廷上请下圣旨,诸葛均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淄博郡的太守,在诸葛亮和诸葛瑾明争暗斗的时候,这是一个清楚的信号,诸葛圭提拔起诸葛均来作为诸葛亮和诸葛瑾之间牵制力量,警告两人不要起内讧。

本来诸葛亮就不想与小时候非常照顾自己的诸葛瑾翻脸,这下正好顺水推舟,在北海城中继续重用王修等一干人,以安诸葛瑾和诸葛圭的心。但随着郝昭和管亥提拔出了第一批上等兵,重新编制部队,架空了那些诸葛瑾一系中层军官,这样诸葛亮便真正掌握了城中的军队,确保了自己在北海城中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