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三尊萌兽

如此情形,许涵四人先后对着大青牛拱手抱拳,见识过两位盖世大圣出手,隐约能够看出它有着类似气息。大青牛似人般看过来,眼神灵动智慧,对着他们颔首微笑,而许涵四人也没有多说话语,轻声细步进入大门。道堂内人满为患,足足有千多人,拥挤得人挤人,却没有一点不满声音,无比安静的席地而坐。有一位老道人稳坐道台,缓缓开讲,看起来仙风道骨,鹤发童颜,虽然年岁很大,但脸膛红扑扑,非常健康。无论怎么看,都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气质,就此飞升界外,化作老神仙,神情平淡自如,自然无为油然而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圣人讲道,一字一句,无天降异彩,无地涌神泉,无祥瑞异象,唯有那种玄妙之道理,引得天地万道共鸣。一切尽皆包含在其中,种种奥义让众人去发掘明悟,恭敬的聆听天地妙理,尽皆大为触动,陷入了悟道境。后至的许涵几人也不例外,心中空灵清静,对大道加深了理解,可惜来的太晚,只听得最后千来字的道经内容。最先反应过来,在心底感叹之时,李耳道尊似乎有感他的心念,淡然无声轻笑,又重新讲了一遍德道经。明确是德经在前、道经放后,先讲做人做事之德,再讲修身养性之道!无修行之玄法,但更为珍贵的经文立意,是一种思想深度的哲学理念,却是随性讲出来,心胸豁达难以想象!让许涵等人明悟透彻,开创经文的种种隐秘,像是直观阐述道的宏大伟岸,任何人都选择挥洒笔墨,以此绘画出自己的无上篇章,不必居于形体……这是一场惊世的造化,巅峰准帝阐述自身创法之路,听得创经修典的种种奥妙,体悟其当时创造大法的心际。是何等逆天的机缘?虽然追寻着先贤的踪迹,但对于境界超凡的人来说,亦可体悟到自己的大道之路。等到老子讲完闭口,众人都在安静的回味之时,许涵是第一个反应过来。哪怕即将踏出同样步调的他来说,实在是受益良多,太值得借鉴与吸收丰厚精要,但依旧能够最短时间清醒。只见,许涵他神色肃穆,对着讲台上的老子拱手抱拳,轻声细语道。“晚辈许涵见过李耳道尊,多谢道尊讲道成全!”“不必客气,且不说伏羲传人的身份,女娲和玄女至尊都传讯给我等。”鹤发童颜的李耳,轻轻一笑传音道:“单是作为洪荒古星的惊艳后辈,遇到了也不会吝啬指点,留下一段和善缘分!”“当然,另外三位道友在函谷关,想要见一见小友,让我进来华夏大地相邀,不知许小友可有时间!”话语虽然是这么说,但从老子的笑意中可以看出来,知道了许涵四人在尘世游玩几天,时间完全充足得不行。闻言后,许涵也知晓回来什么人,又想起以前的事情,心中颇有一阵尴尬,就郑重对着李耳道尊说道。“当然,现在就可以去!”伴随着老子点了点头,隐隐间有一张太极图浮现,好似道尽了天地间本源奥妙,令等闲修士心驰神往。许涵只觉得那太极图轻轻一转,周围的一切景象都已经变了,长安学堂不再,取而代之是站在古老城墙上。侧目环顾四周,身边还有讲堂门口的大青牛,稳居其上的李耳道尊。转头看向了穹顶天外,那些隐隐传来的无上威势,强大可怕到了极点。纵使有着逆斩圣人的实力,只觉得走出函谷关的庇护,没有多少极道庇护的情况下,会被极道阵纹给碾成灰烬!刹那间,三道神秘的幻影,从天外落在了两人一牛前列,驱散笼罩身边的混沌雾霭,隐下身上的道韵威势。他们都自行显现出了真容来,许涵定眼望去,这是两位帝皇和一位和尚组合,看上去在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模样。和尚身披一件白色佛衣,整个人只是站在那里,就仿佛道尽了世间一切佛法与佛理,有万千佛国在他脑后沉浮。佛衣出尘,体态宝象庄严,面容慈眉善目,有着佛门的大慈悲精神,发自内心的觉性,可使任何人为之信服。有一位龙袍的中年帝皇,英俊伟岸,沉重的帝王之威散发出来,宛若一团烧塌天宇的帝道之火,充满浩瀚生机与伟力,能镇压宇宙中的一切邪祟。而另外一位中年男子,身上穿着龙纹皇袍,但样貌却是普普通通,没有一点出奇之处,谈不上多么英俊伟岸。但有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威严与霸气,皇道气运油然而生,令他比谁都像是一尊君临九天十地的神明!“见过炎黄二帝,见过释迦尊者!”不需要李耳道尊来介绍,许涵向前一步,拱手敬语,又继续说道。“十多年前的事情,年少轻狂,初出茅庐,就随意敢蔑视佛道而慢待尊者,还望宽容见谅!”闻言,炎黄二帝和李耳道尊,都颇有意思看向两人,还以为是第一次见面,没有想到有这样一段因果关系!看着许涵,释迦牟尼当年可谓是记忆尤深,正是这小子想要得到菩提子,让自己不得不放弃神药种子,散去里面的神念,真正赠送给了那青年圣体。众生金眸直观他的心念意志,去外面浪了十几年,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心灵完全不同于当年的冷漠无情。释迦牟尼他心中虽然在念叨,但整个人十分的平和与淡然,道:“许施主的心境成长很大,看着情真意切的心意上,事情就此打住,是我大出血了。”被苦主凝目打量,许涵不觉得有什么,如今自己的心意在这,但听到如此话语,心底难免多出不少尴尬。就说了说自己修为迅速推进,太上仙体所带来的心境变化,让李耳道尊三人侧目而视,释迦牟尼不在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