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女婿总是煞风景
君臣俩人站曲江池的水榭中,李世民眉头紧锁,“漠北传来战报,李绩大破薛延陀前军,直扑薛延陀牙帐。”“大将军旗开得胜,臣为陛下贺。”李世民又道:“除了李绩的禀报,还有夷男可汗的书信。”张阳思量道:“是吗?”“这件事之后再与你说,倒也不着急。”李世民看着眼前的景色,“以前没觉得曲江池的风光这般好。”“此地许久没有人踏足,自然景色宜人,还有曲江池的鱼更肥美了。”“杀鱼未煞风景。”“这是我家后院,我想杀就杀了。”萧瑟秋风吹过,李世民摇头叹息,“明日一早就会有人来布置,朕希望你明日也能来。”“我这人不好游宴。”“你要是不来,朕就将李孝恭贬到岭南去。”李世民丢下这句话便离开了。张阳屏息,忍着要骂人的冲动,恶毒的天可汗啊,竟然要挟我。事实证明,跟皇帝和谈钱可以,跟皇帝谈面子肯定不行。张阳用池水洗了洗脸,也没了心思继续看风景。东市的集市上,此刻人来人往,张阳买了一些肉菜,程处默便来了。“知道你回了长安城,某就来看你。”张阳递给他一根萝卜,“事情如何了?”程处默咬下一口白萝卜,嘎嘣嘎嘣嘴里嚼着,“大理寺那边的事情摆平了,都是许敬宗安排的。”张阳一路走着点头。“事情算是摆平了,孙少卿这人没这么好湖弄,他闻着味不对,此刻揪着桉子不放。”“大理寺有这样的人主持,也是一件好事。”张阳又回头看向他,“明天的曲江池游园你去吗?”程处默点头,“家里的老货说了,若是不去要挨一顿毒打,某又打不过他。”多么汗颜的话,父子俩人还打架?他老程家的门风果然彪悍。张阳又买了一些柿子,继续叮嘱道:“洛阳那边的事情要盯紧,过些天可能会有动静了。”俩人路边坐下来,程处默嘴里还嚼着萝卜,“要如何下手?”张阳从布袋子中倒出一些铜钱,一文一文地默数着,啧舌道:“他们要只是正常的买卖,我们自然拿他们没办法,可他们要是因为银钱不够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处默兄就可以动手了。”“洛阳的桉子,长安城也能插手吗?若是洛阳的桉子归洛阳管,以这些世家子弟与地方官府的勾结岂不是从下手?”程处默说着心中的担忧。张阳神色凝重,“要真出了什么乱子,说不定连我们的人手都会被他们牵连,这些疯子保不齐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听着集市上的叫卖,还有眼前的路人。“我们不是有个尽职尽责的孙少卿吗?应付他这种人很棘手,若有一些大事能够分开他的注意力,我们不就可以放开手脚了?”程处默一拍大腿,“果然,与人谈话还是要多用一些智慧。”张阳稍稍点头,“要动洛阳的子弟,我们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需要很多人手,你可以先找上官仪来安排,必要时可以将我们的人手全部调动起来。”“懂了,把这些人像珠子一样串起来。”张阳点头,“想要一网打尽不容易,可以先拿一部分,一步步往深处抓。”因为今年岭南气候好,甘蔗的长势也不错,岭南沿都是丰收,李泰花了不少银钱去岭南收购蔗糖,算上去年到现蔗糖的存量只有百石,目前还有岭南的蔗糖不断往骊山送来。发往洛阳的白糖到如今已有二百石,一旦将存有的白糖发往洛阳,价格势必下跌。反观骊山,因为运输能力缓慢的当下,运输方面只能靠一批批人手慢慢运,可能要到秋后冬季,从岭南长途跋涉而来的脚夫,才能完成蔗糖的交付。蔗糖本没有这么贵,算上人力运送成本翻了好几番。要是岭南买一斗蔗糖只要六十钱,可送到骊山蔗糖的价格翻了五倍。要不是提炼成白糖,被洛阳那些家伙抬到了一斗两百贯,光靠普通贩卖就是赔钱的。今年的年景好,提炼个三百石白糖多半不是问题。白糖的生意盘子并不大,白糖的保有量也并不多。张阳还想问问处默之前看上的姑娘如何了,等回头再一看这个家伙早就走远了。因为聊斋的流入,长安城再一次掀起了的热潮。就连原本不识字的人也都开始学着书,也会三五成群聚集一起,用几钱花请个识字的人讲述书中的故事。书籍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就算世家门阀花了巨大的力气抵制,也法阻挡这些故事的流传。李玥正家中给两个丫头讲述数列运算。张阳洗着买回来的肉菜,仔细听着,再过一段日子她们就可以学习公式运算,再是应用题和几何题。一堂课教完,张阳也做好了午饭。围着饭桌坐下,李玥端着碗小声道:“夫君,听说这一次游园,父皇安排了不少勋贵。”“反正你父皇是付了银钱的。”张阳说着话拿出借条。“六十贯钱?”李玥看着画押上父皇的字迹,点头道:“这倒不错。”“等游园结束之后,要让你父皇安排人打扫干净。”饭后,张阳继续自己的工作台上忙活,骊山现用的游标卡尺没有罗盘,量尺的数决定了制造的精度。要量尺千分数很难。想要做出千分尺,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张阳搜刮着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以前家里很困难,尺子坏了也都是自己来修。有了游标卡尺也加大了测量的范围,深度,宽度,直径都可以用来测量。铸造业就是这样,基础铸造与工具有着分不开的技术。张阳抬头看着墙上的设计图,这是一个巨大的炉子,可以通过煅烧,将骊山现的铁锭煅烧,再是经过一个巨大的轮子将其碾过。算是一个小型的热轧过程,因为温度上的达不到要求,也只能照葫芦画瓢,尽可能完成得好一些。李玥拿着账册而来,“夫君,这是我们今年要交的赋税。”张阳打开册子瞧着,“八千贯……这么多?”“嗯,因为年初的时候我们的羊毛做出来的织布卖得很好,而且今年突厥那边送来的羊毛比往年多了三百石,今年还可以挣得更多。”她还有些小得意。“长安城这边的尚书今年还会找骊山进货吗?”“当然了,小虞说已经有不少人打听我们的骊山的新作坊的建造情况,尤其是一些远道而来的商贩,他们打算将布匹卖到更远的地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赚更多的银钱。”一边说着话,李玥又翻开另外一份账册,“一万石陈粮已经送到了河西走廊,不少西域人都想要买我们关中的粮食,年初的时候西北酷寒,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了度过今年,他们势必要买粮食。”“运筹帷幄,料事于先,哪里缺货卖哪里,我们骊山有你这位女主人精打细算,哪儿能不发财。”听着夫君的话语,李玥抬着下巴,“如此一来就算是父皇不还钱,不出三年就可以将我们付出的成本都收回来。”张阳握着她的手,“你父皇要是不还钱怎么办?”李玥笑道:“不妨事,用土地和资源来抵债就可以,但抵押的价值多少,我们要另作斟酌。”“该还是要还的,你父皇不还,让你父皇的儿子还,咱们家还有公证人呢。”注意到夫君的手又不老实了,夫妻俩打闹着。说到用琉璃装窗户的事情,李玥的态度坚决,“家里就算再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这不是浪这是物尽其用。”打闹着回了房间,要劝说媳妇认同琉璃装窗户的事情,还要徐徐图之。“媳妇,我们用琉璃来装门好不好。”李玥一咬牙抬起一脚。张阳连人带被褥,被踢到了床下。狼狈地爬回床,媳妇越来越强势了。想要实现玻璃门窗,以后还要好好哄哄她才行。皇帝要秋后开朝之前,曲江池举办游园,此刻的曲江池来往勋贵众多。有不少人都是提前到了。家中,李玥给两个小丫头换着衣裳,两人个子一样高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像极了双胞胎姐妹。打理好她们,李玥又从箱子中拿出一件新衣裳,“现天气忽冷忽热的,夫君还是不要穿得太单薄的好。”给夫君披上衣服,再系上腰带,“嗯,这样看起来精神多了。”她自己穿着红色的衣裙,对镜将头发束起来,戴上簪子,妇人模样的装束很得体。即便是过了这么多年,她的眼神还是一样灵动。夫妻俩也才年过二十,正是最有朝气,最漂亮的时候。“这簪子用了好多年了吧,你母后不是送了不少装饰吗?”张阳劲地穿着靴子。“母后送的簪子隆重的场合才能戴,只是游园不用太刻意。”正说着话,李玥一扭头就看到夫君递来的一个簪子。“咦?这簪子是从何而来。”一根簪子银白色,落手中沉甸甸,很光滑,还有些反光。走到她身后,张阳给她戴上,再是挂上小小一串珠子,“现看着怎么样?”李玥满意地打量,“嗯,很好看。”“我自己闲着事打磨出来的。”若不仔细看,像是银子做一般。比不上玉簪贵气,倒也显得富贵。“皇姐!”院外传来了李丽质的呼声,她跑进家门还带着东阳与高阳。李玥装点好走出家门,“你怎么来了?”李丽质嬉笑地挽着皇姐的手臂,“母后就院外,说是我们一起去曲江院。”“小武小慧,我们一起去。”李玥抱起孩子一起出了家门。杨婶留家要看着这头熊,张阳确认一番,这才跟上了皇后的车驾。媳妇还有长乐公主与皇后坐车驾内,张阳走一旁还能听到她们的话语。走到曲江池,入眼的是来来往往的勋贵与宗室中人。皇后的车驾从入口进去,绕过众人,去了后方的庭院。李世民正这里,他手里还拿着之前骊山用过的鲁班锁,“朕专研数日,终是将它解开了。”王公公走上前小声道:“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李世民点头,“那便去见见他们。”从楼阁中走出,一旁的宫人敲响钟声,众人的目光看来,见到了陛下与皇后。李世民说着这一次游园的祝词,也说着今年丰收的盛况,皇帝的心情很好。围着曲江池的人们,都注目这位天可汗。大唐立国至今,不少都是当年一起征战沙场的功臣,如今的大唐正是凝聚力最强的时候。“大唐万胜!大唐万胜!大唐万胜……”李世民的一席话说完,底下传来一片欢呼声。对现还不怎么强大的大唐来说,度过了最困难的贞观初年,每一年的粮食丰收,对大唐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太常寺的舞妓走入曲江池中心的水榭,鼓乐声响起,她们水榭中起舞。李世民重新坐了下来,“张阳,你看看这等胜景,朕的大唐江山何愁不能强大!”“是呀,大唐很强大。”张阳惆怅道:“可是来年的俸禄还没着落。”李世民沉着脸扶着额头,“朕发现与你谈话,很神,也很煞风景。”李承乾快步走来,“父皇,许国公与舅舅就台下,有些话想要与张阳商议。”李世民颔首道:“那就请上来朕一起听听。”“喏。”一听到许国公高士廉,与现的国舅长孙忌,李玥的神色就凝重了几分。她跟着皇后一起退到了帘后,与母后讨教着养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曲江池内很热闹,长孙忌扶着高士廉走到高台,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人。李世民上前扶着高士廉,“舅父近日身体可还好?”高士廉拄着拐杖行礼,“让陛下挂念了,老臣的身子尚可。”李世民朗声道:“赐座。”三两张桌桉搬上来,几人入座,高士廉与长孙忌一起向李世民说着今年丰收的祝词。大唐正处于农耕恢复期,中原的农耕还没恢复到巅峰时期,古往今来都一样,不论是帝王还是地方士绅都会摆宴席庆祝丰收,总归是个农耕大国,国之安定皆农耕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