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有点意思!

上面刮风,下面就是暴风。

只是没想到,还有龙卷风。

67年3月26日,魔都出现一股强大的龙卷风,在近郊区旋转疾进,将路上一万多间房屋拔起摔碎。

最骇人的是,22座牢固无比的高压输电铁塔也被扭断、拔起。

这种铁塔每座都有四根2.2米长的底锚固着于地面,若非每秒65米的风力休想把它搬动。

可它还是被连根拔掉了,可见风力之大。

李学武家里的收音机收音效果很好,闻三儿曾经上门给更换的新零件。

只是外面又是打雷,又是大雨的,电磁干扰严重,新闻播报也是断断续续有杂音。

秦京茹从餐厅里走出来旋停了它的吵闹,对着沙发上的李学武招呼道:。

李学武对于秦京茹的调侃没甚在意,放下手里的报纸,站起身问了一嘴。

秦京茹捡了壁炉旁架子上烘干的裓子,嘴里回道:。

李学武转头看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大雨瓢泼,根本看不清外面的景象。

今天早下班的,就怕雨水严重,家里有个需要。

好在是别墅和小院的建筑很舍得材料,到家后同韩建昆两人检查过房屋密闭的情况,没有漏雨,更没有渗水。

想起这座别墅的建筑背景,想来那个时候也没人敢偷工减料。

敢有一丝马虎,诛九族不至于,立即身死是一定的。

如果搞建筑都如此,但有闪失,通通枪毙,恐怕就没有那么多肥头大耳的建筑商了。

李姝从房间里跑了出来,手指着柜子上的饼干盒要吃的。

李学武低头看了看只穿了袜子的闺女,无奈地问道:

李姝天真无邪地抠着小嘴,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就等着爸爸投喂了。

李学武弯腰抱起闺女,往房间走去找鞋,这小丫头只要玩起来便什么都不顾了,除非是肚子饿。

秦京茹无奈地嗔了她一句,抱着手里的裓子往楼上走去。

一楼被收拾了出来,沿着墙边摆了一个大大的用木头板子圈起来的沙箱。

沙箱里面散落着许多玩具,不过都是缺胳膊少腿儿的,自然是李姝的杰作。

她快两周岁了,说话连贯了起来,可也更淘气了,加上她长得大,一般的玩具还真圈不住她。

京城天气回暖,她总想着往外跑,有时候秦京茹忙起来怕看不住,只能送她去楼上。

顾宁在坐月子期间就正常上下楼了,只是不外出而已。

出了月子以后还抱着孩子去医院做了个体检,大人小孩都挺好的。

小李宁终于长开了,也长胖了,不再是刚出生那会儿黑乎乎皱巴巴的了。

顾宁营养足够,孩子吃的就好,能吃能睡,手腕上都有胖痕了。

小的还好照顾,不是那么的费事,所以李姝上楼顾宁也能一并看着了。

只是李学武看得出来,顾宁是有些心烦的,倒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第一次养孩子,总有手忙脚乱的时候。

李学武能做的就是包容和理解,哪怕是时不时的,看见顾宁板起脸,也不会去招惹她。

李姝就更不敢

招惹妈妈了,上楼除了睡觉就是画画,要不就是看图画书,有时候也黏着顾宁要听故事。

最让李学武欣慰的是,顾宁跟他冷过两次脸,但并未发脾气,对两个孩子尤其如此。

内分泌系统重新修复,产后情绪容易波动,这些李学武都很清楚,所以更多的照顾顾宁的感受。

李姝坐在床上,由着爸爸给穿鞋,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

李学武抬起头看了看闺女,问道:

李姝歪着脑袋想了想,问道:

李学武给闺女穿好了小虎鞋,抱着她放在地上说道:。

李姝跟在爸爸后面往外走,小嘴儿还是有些馋地问道:

李学武领着闺女到了餐厅,抱着她坐在了餐椅上,将她的小勺子和小盘子摆好了。

等顾宁和抱着孩子的秦京茹下楼时,李学武已经给李姝布好了饭菜。

李姝早就开始吃辅食了,不过每天的牛奶和鸡蛋仍然没断,小孩子发育的快,代谢的也快。

这会儿给李姝的基本上是单独做出来的清淡饭菜,青椒、胡萝卜切丁炒肉丁,绿豆、红小豆和大米熬粥。

从津门带回来的海鲜里有不少大虾,都叫秦京茹收拾出来准备给李姝蒸了吃。

李姝聪明的很,小木头勺甩的飞起,少有浪费食物的时候。

秦京茹只教过她几次便会用了,更不耐大人喂,只想自己动手。

她早就想上桌吃饭了,只是一直不被允许,现在有了自己的餐椅和碗碟,自然是好好吃饭的。

家里什么都不缺,铁盒饼干、罐头、干果、海鲜干等零食能塞满一大箱子,可该什么时候吃,不该什么时候吃,秦京茹给规矩的很严。

如果早能从她这里得到零食,李姝也不会踅摸的找李学武来化缘了。

李宁还在睡着,穿着开裆裤,餐厅里的温度不低,秦京茹都没给包裹小被子。

李学武也问过会不会冷,可秦京茹没在意地回了他说小孩子体温高,不能捂着。

别说李宁这么小的孩子不能捂着,就是李姝这样的日常在家光脚啪啪地在地板上跑,她也不甚在意。

李学武见着了会管,见不着的时候李姝才不会穿鞋呢,不自由。

这件事家里却是知道的,李顺就喜欢放纵李姝光着小脚丫满地跑。

不怕扎着刺,更不怕凉着脚,即便小孩子淌鼻涕也不叫事,厚厚一层捂着才容易出事。

胡同里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就算是春秋时候地上凉,也有穿着假鞋片满街跑的。

李学武低头看了看儿子,笑着照了大脸蛋子上亲了一口,这才起身去吃饭。

韩建昆已经进了屋,给壁炉里添了些干柴,在李学武的招呼声中上了桌。

李学武端起饭碗夹了青菜问了一句,他还是信任窦耀祖的。

韩建昆点了点头,解释道:。

「好在是门口的水沟通着,水都排走了,恐怕西边的大湖里要涨水了

」。

秦京茹接话道:。

李学武吃了一口馒头,道:。

秦京茹笑着说道:。

李学武听她说起买菜的事,抬了抬眼眸问道:。

秦京茹扭头看了看窗外的院子,感慨道:。

李学武也看了一眼窗外,转头对顾宁说道:

顾宁点点头,看了看李学武问道:

李学武微微一笑道:。

顾宁摇了摇头,说道:。

李学武特别叮嘱道:。

顾宁嘴里说着没事,心里还是有几分担忧的,前几天科室主任来家里跟她谈了谈,有些活动面上至少要过得去。

就算是再照顾顾宁,也总得人到场才行,况且这个时期,攀咬的情况比比皆是。

前面是顾宁请假在家,产假没人会刁难,但产假结束必定是要回去上班接受学习教育的。

很难说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人跳出来找麻烦,尤其是顾宁的性格她自己也清楚。

时隔八个月,再回去单位上班,不仅仅是要恢复技能,还要适应工作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她还得喂养孩子,分身兼顾,想想都累得慌。

李学武也算是在提前给她打预防针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没有家庭和安全重要。

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有这个能力去做好这件事。

-----------------

大雨真就整整下了一宿,早晨李学武出门的时候看了看,门口的水沟彻底满了。

水流很急,冬日里积蓄的淤泥和落叶全被冲走了,这倒是省的卫生服务的清淤了。

很特别的,这方别墅街道内所有排水渠都是水泥铺设的,满京城比对都算得上一顶一了。

尤其是路面,砖石铺就不存水,雨这么大也没见这条街道有积水的地方。

秦京茹出来送他们,连带着关大门,见李学武望向水渠还笑着说道:。

李学武笑了笑,看着道路两边抽芽的大树,给秦京茹叮嘱道:。

秦京茹回头瞅了瞅门厅方向,李姝的小脑袋瓜就在那看着这边,显然是想出来玩的。

李学武给闺女挥了挥手,上了指挥车。

彭晓力看着李学武汇报道:。

李学武应了一声,随后看向彭晓力问道:

彭晓力汇报道:。

李学武还是比较关心人事问题的,统招最后一批次3000人的指标都给了京城。

轧钢厂集团化目标实现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人事招录,自然是重要的。

此后再有新职工入职,只能通过厂属教育渠道分配进厂,即便是初中生也不成了。

初中毕业生要考进职业教育学院,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毕业后才能进厂工作。

高中生倒是可以放宽条件,只是不如从高中考进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安排工作。

如果能从高中直接考进钢铁学院的,那基本上就能确定,出来后必然是干部岗,或者是专业技术岗。

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搭建起来,往后越来越需要高水准、高素质的工人执行标准化操作。

尤其是此次人事变革,基本上形成了优秀的专业技术工人与完成基础技能培养的新职工按照一定比例重新掌握生产秩序。

从第一个月的劳动成绩表现来看,生产效能有所下降,但在预估之内,这是岗位交接和人员上岗后必然要遭遇的阶段。

要给工人适应岗位的时间,也要给车间内管理层重新梳理工作的时间,硬卡标准只会适得其反。

这一批次的招录指标直接牵动了厂职工的神经,家里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子女基本上都要搏最后这一批了。

虽然竞争很严酷,但算不上很激烈,本就一万多人的工厂,就算工人再能生,也造不出十万人的子女就业难题。

毕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初中学历,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靠这一条出路,更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在适龄阶段。

有些职工已经急了,都要把念中专或者念高中的孩子带回家参与这一次的指标招录了。

李学武听过这种情况,但没有办法干涉,只是给人事处下了一个意见,加大优秀专业人才招录工作的宣传。

这次几千人的大规模统一招录工作应该不会再有了,但并不代表轧钢厂不会招人了。

正常渠道自然是通过厂属教育结构一层一层选拔上来。

但退伍和转业安置,特殊子女安置,以及优秀人才引进的脚步是不会停的。

一方面是配合福利待遇保证,对退伍和转业人员进行妥善安置,这是所有企业和单位必须要做的。

另一方面优秀人才进厂渠道是畅通的,中高端人才永远都缺,这跟车间的普通工人是不一样的。

不过他是站在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职工安排子女放弃学业进厂也是一种特殊的选择。

早进厂工作不仅能早挣工资,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能早接触劳动岗位,熟悉劳动技能。

也不是没有中学文化走到管理干部岗位的,这厂里很多干部都是如此。

尤其是现在的教育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如过轧钢厂的教育渠道没有发挥作用

的话,干部文化素质依旧如现在这般。

不过李学武有信心改变这一现状,尤其是一百多名大学生进厂,在接受了一周的集训过后,分配到对应的岗位上开始实习。

这年月大学生金贵,厂里在安排这些宝贝疙瘩实习的时候也是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去年那一批损失了三名大学生,至今仍给轧钢厂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所以今年丁自贵主持大学生实习工作的时候,对安全和思想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仅仅是大学生居住的宿舍加派了保卫岗,更连所有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单位负责人都被他叫过去开了个会。

着重强调了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更是严谨出现任何实习事故。

老好人丁自贵是发了狠话的,今年谁的工作出了岔子,他就拿谁当儆猴的鸡杀。

彭晓力简单介绍道:。

他说的六万人是有资格报名的人数,要真是敞开了接受报名,恐怕全城的年轻人都要来了。

京城户口、初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品德优秀、家庭背景无限制人员……

这些基础条件在筛选掉一大堆人过后,轧钢厂还给出了其他竞争条件。

比如有特殊技能,包括电子、机械、外语等等,甚至家庭不需要住房都算。

最具竞争条件的当属轧钢厂工人子女了,只要符合这一条,就会被前置名次。

所有条件综合筛选后,六万人再进行笔试和面试。

毫不夸张点说,这特么比高考还热闹,毕竟高考需要高中学历,现在轧钢厂只卡了初中学历。

再一个,高考每年才多少人,轧钢厂一批次招录多少人,不怪人事喊着压力大。

今年大学生提前进厂实习,还有个情况也开始准备了。

那就是每年六七月份都会有的内部干部岗招录考核。

现在厂职工人数翻了两杯多,干部人数增速却没那么快。

这是李学武要求人事处必须控制的,人尽其用才是机关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直执行的办公管理制度就是在人手逐渐短缺的形势下开展的。

能这么快达成管理效果,也跟工作多了,人手不够用有关系。

以前全厂干部加在一起也才只是一千人左右,管着一万多人。

现在呢,还是一千人左右,管着三万多人,压力猛增。

还有闲工夫看报纸喝茶呢?

只要工作多了,人浮于事的情况自然得到一定的缓解,再加上劳动纪律监察力度加深,必定会推动办公管理制度趋于完善。

干部指标已经在计算了,但今年大学生进厂后,一下子占去了不少指标,现在组织处也在重新核算和考察。

李学武倒是没打算停止大学生分配进厂的工作,同谷副书记沟通过,安排人往各大高校开始招工。

趁着现在时局形势特殊,教育管理模式不稳,能搂多少算多少。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67年要是能招进一大批优秀人才,只要培养几年,到七几年轧钢厂技术腾飞需要力量的时候,正好能顶上去。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

重新构建厂属教育体系仅仅是维持和发展基层生产和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发展必然需要更高层次的

人才。

李学武给谷维洁说的是,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只要愿意来,只要学校肯放手,那就都搂进来。

要带着优秀的待遇去,要带着合理使用人才的态度去,把人才培养机制和渠道都讲清楚。

轧钢厂未来发展必然会向综合型去也进步,什么人才到了这里都能人尽其用。

哪怕是学音乐的,学舞蹈的。

李主任最支持这个意见了。

-----------------

指挥车通过警卫岗,开进了卫三团驻地大院。

院子里的玉兰花开了,一朵一朵的,煞是好看。

李学武下车后看了一眼,便拎着手包往办公区去了。

昨夜的大雨彻底洗刷了一整个冬日积蓄的灰尘,天空明朗透彻,屋顶都见了青黑本色。

大院里同样没有积水,只是院里的大水缸满了,屋檐尚有几滴雨水没有流尽。

副团长楚南方正翻看着文件从指挥室里走出来。

见到李学武打了声招呼,语气是有些调侃和揶揄的。

李学武笑着与他握了握手,问道:

楚南方好笑地逗了他一句,无奈地甩了甩手里的文件道:。

李学武接过文件看了看,却是19号下发的那份文件,只是跟其他单位的不同,这份上有卫戍区具体的批示。

楚南方微微摇头道:。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

楚南方已经习惯了卫三团的工作和生活,当初的被调过来的落差感已经不在。

其实想想也正常,能保留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职级什么的太在乎自己才难受。

现在又没有鍕衔那一说了,大家都平等,卫三团的待遇本就不差。

就是团里的伙食都比其他单位的要好,虽然标准绝对不会超过许多,但在这个年代,属实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主要还是根据地发展的好,训练场上面的大山里,都快要叫齐耀武带队给全开垦出来了。

这么说有些夸张了,但只要是平坦的地块,基本上都在开垦计划之中。

即便是有坑坑包包的地方,也都是肩挑手扛的铺平了,山坡都能利用上,更何况漫坡了。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粮食的看重实在是认真的过分,这是惨痛的代价,也是血的经验教训。

饿肚子的滋味最难受,即便是部队不会饿肚子,但油水少了也难受。

此前在大山坳里圈养野猪和家猪,引进一些优秀品种进行繁殖。

现在有了一窝又一窝的猪仔,那处大山坳又往外扩了不少。

一整个冬天那处砖厂就没有停歇,甚至砖厂都扩大生产了。

村里人被征集来参与劳动,在大雪封山的时候烧砖烧瓦,砍伐木材,挖煤种菜,维护暖棚。

山上的垦区今年是要有大规划,大发展的。

李学武和楚南方进屋的时候,齐耀武他们就在说这件事。

齐耀武甩了一根烟

过来,却被李学武放在了一边。

他也是没甚在意,继续说道:。

齐耀武喝了一口热茶,示意了李学武说道:。

李学武叠起右腿,看着屋里几人说道:

齐耀武点了点头,示意了赵振华说道:。

赵振华主动介绍道:。

他看向几人说道:。

王小琴提醒道:。

赵振华看向李学武,他知道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李学武。

李学武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开口说道:。

他敲了敲沙发扶手道:。

赵振华开口道:。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看向齐耀武问道:

齐耀武点了点烟灰,笑着说道:。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看他,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提醒了他一句。

垦区可以慢慢发展,但绝对不能破坏根据地,更不能影响到村里的农业发展。

齐耀武摆了摆手,道:。

他解释道:。

赵振华强调道:。

李学武挠了挠头道:。

赵振华给几人介绍了一下垦区的养殖和畜牧,以及山间湖里的鱼塘养殖,去年轧钢厂就吃到了山上的鱼。

虽然这年月不缺鱼虾吃,可大河里的鱼虾终究是不好打捞,本

身也没有养殖的肥。

今年看样子齐耀武和赵振华打算好了,要大干一场了,用到李学武了,他自然义不容辞。

化肥好弄,给港城联系一下,直接回船的时候运化肥进来就可以了,本身回航的时候也在运输这些东西。

可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去哪弄?

轧钢厂是能生产农用工具,可跟机械没法比,拖拉机履带倒是生产,可跟拖拉机生产厂没直接的联系。

这件事还真的琢磨着办,现在卫三团有钱购买机械和化肥,倒是不虞他化缘去。

就是这年月化肥和拖拉机都是紧俏的物资,一般人还真弄不来。

说了一会儿垦区的工作,又谈了训练的事,以及今年的政策。

最后谈的便是楚南方带来的,关于三支工作的问题。

一提到三支工作,齐耀武皱眉,赵振华手误额头唉声叹气。

实在是调了一半的干部去支援地方工作,对于战斗力和组织建设都是一种负担和削弱。

尤其是按照政策需要,必须调集一定数量的带队干部。

也就是说,营长和连长都得有,这可是为难住齐耀武了。

如果一般人遇到这件事,乃至是现在的其他队伍,基本上照章执行就完了。

但卫三团有些特殊,才刚刚完成整训半年,很多工作都需要深化执行。

如果现在抽调一半人走,那队伍谁来带,训练还搞不搞,生产工作还办不办。

一大堆的问题急需今年解决和处理,没想到又来了新难题。

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出了,李学武已经提醒过齐耀武等人,只是有再多的准备,面临这一情况也是为难。

几人都说了一下自己的意见,这是命令,必须执行的,所以大家的意见也是围绕怎么执行来讨论的。

李学武一直保持了沉默,直到齐耀武再次点了他的名。

李学武搓了搓手指,道:。

众人齐齐看向他,知道他有话要说了,也是有备而来的。

李学武想了想,继续说道:。

李学武强调道:。

李学武看着几人说道:「

尤其是鍕事训练,完全可以形成标准化流程,将训练和劳动相结合」。

他指了指墙上的地图道:。

齐耀武本来拧着的眉头挑了挑,看着赵振华问道:。

赵振华皱眉道:。

李学武强调了一句长期,意思就很明显了,政策要执行,但可以分时间、分期限、分目标地执行嘛。

相关单位有一百人要训练,总不能都脱岗。

那就二十人一组的来山上,要支援这么多单位呢,每个单位来一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这条山路足够长,这里的大山足够广,慢慢干,慢慢修吧。

李学武估计这股风跟大学习有的一拼,三五年之内完结不了。

真要一股脑地把所有力量投入进去,回头后继乏力,想要做出成绩都难。

当然要做出成绩来,只要是工作,甭管它的性质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是对或是错,对于个人来说,你就在历史中,就得服从历史的惯性。

你说它是错的,你现在不做,你连验证它是错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李学武给出的意见就很中肯了,持续发力,相互结合。

尤其是管理的流动性,李学武坚决反对干部一派两三年,这就等于把鸟从笼子里放飞一样。

流动性,三个月一调回,参与政策活动可以,但必须完成一定的训练和生产。

卫三团所有干部都可以在轮换序列之内,就当是特殊休假了。

估计所有干部轮换和三两次,这股风吹的也就差不多了。

齐耀武点点头,眯着眼睛说道:。

经过李学武这么一分析,好像卫三团还是在干原来的活,只是范围广了。

赵振华等人琢磨琢磨,好像是琢磨出点味儿了,眯眼笑着点头。

有点意思!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