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无人响应

陈修竹的失望溢于言表。

咳!

萧正有些着急,忍不住咳了一声:“殿下北上时,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回过神后陈修竹连忙打太极,“父皇命我等多体察边民的生活状况,思考为君之道;同时向各位将军学习布阵之法。”

萧正等了一会,没听见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只好继续追问,“那岩陲要塞和老镇国公呢?”

开会时,北海关的黄石涛和雁回军团的田鸿雁之所以坚持拒绝东进,两人另外一个理由就是云垂西边已经乱成一锅粥,甚至连老镇国公霍征将军都染疫身亡。

这种时候,无论是长兴帝还是兵部都不会允许他们东进作战的,毕竟国库承受不起。

萧正还真无言以对。

陈修竹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把星纪城端午期间发生的事说了说。特别提及任宁捐了二十五万银子以及各大豪门纷纷捐款以购买粮草药材一事。

“采买到的粮草、药材以及大夫已经快马加鞭送往西部,相信岩陲要塞很快就能复恢正常。”

言下之意就是西边不用担心。

萧正点头,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郁闷。

高兴的是二子萧纲不仅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还作出了好些成绩;郁闷的是自己作为父亲,反而迟迟没做出像样的事情来。

萧正懒得再打哑谜,直接问道:“殿下,因此陛下并没明令支持或反对我们东出救援百济,是吧?”

陈修竹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一切由各位将军作主,见机行事。”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偏向的。

千里迢迢跑来北疆,陈修竹并不想在城关上安份守已呆上一年,就调头返回星纪城。

甚至出发前,他的外祖父罗垦还信誓旦旦地告诫:“身为王爷,是不用去前线搏杀的,因此王爷的人身安全无需担忧。但只要到了战场,军功自然有你的一份。”

有了军功,才会有军方的认同和人脉。

虽说现时星纪城里文官的话语权更大。但一旦有事,无论哪朝哪代,枪杆子出正权总是没错的。

既然现在有机会能光明正大结识些能征善战的将领,陈修竹当然要好好把握。

萧正松了口气,他左右看了一眼。

“王爷,百济乃云垂的藩属国,历来与我们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可以说是云垂东边的一道屏障。他们现在受到倭寇攻击已经岌岌可危,无论是出于道还是义,我们都不应该袖手旁观。”

“而且倭寇这卑鄙民族不仅贪得无厌,还和云垂东部沿海各郡的百姓有着累累的血仇。小小百济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迟早都会往西冲着我们而来。”

“眼下既然北雄停下了脚步,我们还不如趁机先把这些倭寇赶回老家去,免得他们在百济作大,到时候北海关两面受敌。”

“萧伯爷说的是,”陈修竹点头赞同,“不知需要本王作些什么?”

萧正大喜,他沉吟了一下。

“打仗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无论哪种情况,将士多的总是占优势的一方。历史上的以少胜多虽然被人称道,总归是少数。”

“本将手里只有三万东海守军,要是王爷能说服雁回军团一起东进,那驱赶倭寇一事绝对会顺利得多。”

他动了动嘴,没提及北海关守军。

就黄石涛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嘴脸,萧正估计除非长兴帝指名道姓,否则他都不会挪一挪自己的窝。

“此外还需要一批粮草。”萧正补充。

“雁回军团田将军那边本王去沟通,至于粮草……”说到粮草,陈修竹也有些头大。

“本王的封地在河内郡,那里是出了名的粮区。要是几千担粮食,本王凑合凑合也能拿出来。再多的话就没有办法了。”

而且也不合适。

萧正长叹了口气,“这就麻烦了。”

几千担粮食看似乎不少,然而在出国参战的军队面前,只是杯水车薪罢了,根本吃不了几天。

“王爷还有萧将军,”有谋士忍不住开口,“星落和镇南关去攻打南奉,不仅抢了虎愁关的粮仓还顺道抢不了不少南奉的城镇,这才解决了吃饭问题。”

“要是我们出手救援百济,粮草问题不是应该由他们解决吗?”

陈修竹一怔。

然而萧正已经摇了摇头。

“话虽如此,但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而且战场瞬间万变,百济那边现在到底什么情况,我们呆在北海关这边并不是十分清楚。”

“如果我们不多带点粮草就仓促出兵,万一百济的粮仓早被倭寇搬了个空,那时就进退两难了。”

众人恍然,不禁也跟着发起愁来。

又聊了一会,萧正起身离开。

陈修竹和几名谋士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往南边望去。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还是星落军团好啊。

根本没提及什么粮草,他们就无声无息把南奉给攻了下来。

下来的日子,陈修竹屡屡和田鸿雁还有黄石涛见面。甚至他依着南边的情形专程找过玉木、雁回甚至是镜湖郡的郡尉。

所有人见了他,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

但只要说到出兵救援百济,这些将军郡尉们就一个个左右言它,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反正半句承诺也不肯给。

萧正得知了其中的详情,脸色灰暗地长长叹了口气。

无论是他还是黄石涛或者田鸿雁,都没有韦君谦或者说星落军团的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根本不让其他人信服,进而义无反顾地跟他们去百济冒险。

这时候,百济的第四封救援书飞了过来。

北海关三巨头加上陈修竹一看,齐齐变了脸色。

这封救援书由鲜血写成。

上面语气切切,云垂再不出手,百济都城就要沦陷。

“不可能吧。”北海关守将黄石涛死死盯着右下方的印信,第一个出声疑质。

“百济都城虽然不及南奉的宋定城城高墙厚,但好歹也是一座都城。倭寇就那么点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

“这其中必有诈!”

“来人!”田鸿雁喊道:“探子回来没有?百济现在的情况和倭寇登陆的人数到底如何?”

萧正面无表情地听着。

得知了具体情况又如何,难道会有人出手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