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火种
正月过完之后,懒散了好一阵子的杜恪,也渐渐开始忙碌起来。
继续自己每天出差、四处开会的日理万机工作,换做其他人可能吃不消,但是有饱和的生命之力加持,他是每天哪怕不睡觉都精神抖擞。
“年轻就是好啊。”各路领导、专家,看到杜恪每天都那么英俊潇洒、朝气蓬勃,不由得把这一切归咎于他太年轻的原因。
的确。
杜恪的年纪比这些人的助理、秘书还要年轻,尤其在夜光基地时,基本上除了部队的年轻战士之外,就没有人比杜恪还要年轻。每次开会时,会议室乌压压一层中老年,然而坐在主位上的却始终是杜恪这么个明星似的人物,十分之突兀,不过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
例行会议结束后,杜恪回到二号塔办公室。
助理立刻拿着文件走过来:“老板,华夏前进计划委员会发来的文件,需要您签署。”在每个大项目的地方,杜恪都有专职助理。
“唔。”接过文件,翻开一看,是关于“火种计划”入选华夏前进计划的提议。
想了想,杜恪直接在文件上签署“同意”两字。
火种计划他了解过,就是植物种子库和动物基因库的合并,旨在收集全世界的植物种子加以冷冻保存,并收集各种动物的胚胎细胞冷冻保存,以及采集所有的动植物基因,录入数据库。这项计划的目的在于,一旦地球发生毁灭,人类进入末日,就能通过这些种子、胚胎细胞,迅速建立新的环境。
应对这种末日,很多国家都建有自己的种子库。
如挪威那边的国际种子库,储存的种子样本已经超过100万份。英吉利也有千年种子银行,并培训专门的种子采集员,去世界各地采集种子。这些种子经过脱水、筛选、X光照射和发芽检查等多道工序,然后分别装入大玻璃瓶中。最后被送进零下20摄氏度、能抵御炸弹袭击和辐射侵害的地下储藏室内。
确保即便几百年过去,这些种子依然能够发芽。
华夏也建立了自己的种子库,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收集保存野生植物为主,重点收集保存珍稀濒危、特有和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物种。
而现在,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即便可能性很小,依然要做好末日准备。
所以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火种计划就这样提了出来,不同于之前小打小闹,只是保护植物种子。火种计划不仅要收集植物种子,还要保存动物胚胎细胞,以及所有物种的基因。确保在未来某个时间点里,可以将昔日繁华的地球环境,重新复刻出来。
目前来说,植物种子很好保存,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够让植物种子封存几百年。
物种基因也很好绘制,只是工作量比较大而已。
唯独动物胚胎细胞,想要长期保存很难,但这也在解决之中——夏科大辅助医学实验室,就是为了研究人体冷冻技术,冷冻胚胎细胞自然属于研究范畴。
目前来说,胚胎冷冻技术,已经理论保存二十年以上,稳定保存五至十年。
等技术研究透彻,保存几百年不在话下。
杜恪看到文件中提及,火种计划的经费很庞大,植物种子保存简单,基因测绘也只是力气活,唯独动物胚胎的保存,需要大量经费。不同动物的胚胎,需要不同温度保存,这一点就让胚胎冷冻库的建设,增加了大量开支。加上日常维护,绝对是烧钱机器。
不过,这都是必要支出,毕竟谁能知道,明天会不会被蘑菇云所笼罩。
“唉,都要钱啊,以前还不觉得,现在才明白当领导的不容易……各个科研项目在我看来都很有必要,只是经费就那么点,给谁呢?”
事实上杜恪关注的都是他关心的内容。
还有很多他不关心,但是必须要去做的科研项目,譬如各种新材料的研究、新装备的研发,环境污染防治、土地污染防控、大气环境保护,高精度锻造技术、生物化学提炼技术,先进电子材料、农用、工业、军事电子设备开发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
哪一项都要钱,然后又都理由充分。
这不,刚刚签署完对火种计划的意见,这边航天领域的周院士又赶了过来,要跟杜恪讨论“太空电梯”计划,意思就是想要经费。
“原先的太空电梯计划,是计划从地表向太空建设,现在有了反重力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在空中建设,又有杜恪领域遮挡,太空电梯的建设可能性大大提高。杜总,当初你可是大力支持太空电梯的,现在我们航天科技准备展开太空电梯项目论证,你得为我们站台。”
“老周,不要这么着急吗,新材料没有开发出来,太空电梯缓一缓不妨事的。”杜恪劝慰道,当初他可是信誓旦旦向领导们表示,赶紧建造太空电梯吧。
现在自己当家了,知道柴米油盐贵,对太空电梯项目,不由得放在靠后位置。
“现在只是前期论证,距离建设肯定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什么项目你不造势起来,都得不到重视,一旦我们智慧空城项目结束,太空时代就来了,到时候再建设太空电梯就晚了啊。现在我们所里面,已经在预研月球开采氦三技术了,太空电梯不能跟不上步骤。”
“没有新材料,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来建设?”
“碳纳米管,据说已经有新的手段制备碳纳米管了,从量产到工业化制备,应该不会太远。”
“不会太远就表示一切皆有可能,周院士,不是我说悲观的话,我认为碳纳米管向大丝束碳纤维的制备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杜恪摇头。
在奇幻世界见识到了龙泡糖之后。
他对碳家族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视野高度,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都是被吹嘘为未来纳米材料,新闻可谓是一个接一个不断,然而泡沫碎了一遍又一遍,工业成果始终见不到。
反而是碳纤维逐渐应用起来。
而借助杜恪提供的秘形体数据,开发出的绝缘碳,也渐渐发挥出战略价值。
他半是感慨,半是委婉的表示:“工业制备才是材料应用的最大障碍,周院士,太空电梯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妨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