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葡萄酒

“对了,白洋你说的珙桐在哪?”段院士突然从震惊中回过味来。

“在后山。”白洋有些无奈,这老头儿还记着呢。“虽然不远,但路不太好走,段院士咱们先安顿下来,吃完午饭,我带您过去看,怎么样?”

滇西北地区气候温和,并不酷烈,但因为属于高原地区,紫外线还是相当强烈的,白洋可不希望顶着烈日,带一群国宝级的人物穿行,出点问题,他可就真的难辞其咎了。

上了年纪,精力减退的厉害,一路上舟车劳顿,不说是他,就是那些老伙计们,也是满脸的疲态,段院士只能是从善如流。

毕竟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段院士,这个季节也不是鸽子树的花季,您现在去,可是失色不少。”

“不过我在电脑里存了不少视频,就有关于鸽子树的,您可以先看看。”见段院士不在坚持,白洋也是投桃报李,不能让人家完全失望不是。

“视频?”段院士心神不由得一阵,虽然影像资料不如到现场考察来得直观,一些端倪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走,走,咱们赶紧。”段院士闻言一把抓住白洋的手腕子,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白洋满脸的尴尬,这届院士真难带!

“段院士,视频都在山上,咱吃完饭再看怎么样?正好大家趁吃饭的功夫歇歇脚。”白洋不敢挣脱段院士的手,只得细声细语地劝谏。

“段院士,白总说得对,咱们这里是高原地区,比不得平原,消耗大,容易疲惫。”一直甘当小透明的宣传干事适时地走出来,跟着帮腔。

段院士微皱了下眉头,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虽然一个小小的干事不放在他的眼里,即使是县高官也一样,但他不是一个固执、眼高于顶的人,在人家的地面上办事,少不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餐厅是寨子里的一个仓库改建,走近餐厅,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气息迎面扑来,让几个年纪比较大的院士倍感亲切。

时间其实有些晚了,餐厅里吃饭的游客并不多,一个个特别悠闲,时不时地拍几张美食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三五友人交流着心得。

后现代简约风格的餐厅恍如时光流转在老式餐馆的人情味。

餐厅里,大伯、二伯、蔡崇文、曼青几人早早的就做好了接待准备工作,对专家们的到来可谓是翘首以盼。

简单的介绍之后,接风宴正式开始。

一品豆腐、神仙鸭子、早春露水菌、龙井虾仁、清蒸鲥鱼、肉炒韭黄、香煎抗浪鱼、酒酿赤鳞鱼、罗汉斋、秋笋烩杂菌等等,这些菜式偏清淡又不至于味道寡淡,正好用于招待几位院士。

“各位专家,在入席前我提前声明啊,所有的菜式我们都是就地取材,可不是铺张浪费啊。”白洋可知道越是有学问的人,就越固执,他可不希望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什么不愉快。

不是铺张浪费?一群专家都是面面相觑,这不是铺张浪费,什么是铺张浪费?

见几位院士脸色变了,白洋刚想继续解释,却被雷老阻止了,只见他冲着桌上的几位专家教授拱了拱手,“抱歉啊,诸位,我这学生呢是有些孟浪,但这些绝不是他的虚荣心作祟,我在这里住了不少日子,一日三餐不说有现在这么丰盛,却也差不了多少。”

雷老一席话软中带硬,自己的学生只有自己能教训,旁人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

段院士几人脸上有些发烧,人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招待自己,这不是教训人家的理由吧。

白洋是个通透人,他和雷老更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且今后还要仰仗人家呢,不是自己有了系统商城就天下无敌一样,带领寨子发家致富就像喝凉水一样简单。

看着几位老专家尴尬的表情,白洋赶紧说道“:诸位专家老师,您几位算是来着了,我们寨子别看穷乡僻壤的,但历史一点儿都不短,从明朝后期算起,有几百年的历史,一直是耕读传家,最讲究却是吃,寨子里的宴席吸收了鲁菜、苏菜、浙菜、徽菜以及川菜的精华,与滇省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为几位专家老师江南以及京都的人居多,做得比较清淡,不知合不合口味。”

“几百年?耕读传家?”彭教授闻言咋舌不已,他是社会学专家,主攻民俗、宗教、传统文化等等方面,知道白洋的话中透露出什么样的底蕴,分明就是宗族文化、耕读文化的活化石,可一点儿都不敢小看。

白洋端起酒杯,遥敬几位教授,笑着说道“:乡土人家没什么好酒,都是一些乡下土酒,大家别嫌弃。”

一席话,一杯酒,让气氛重新热络起来,酒桌文化在中国举足轻重,老专家、老教授都是酒精考验的战士。

“好酒,这这滋味好醇厚,白洋你这酒是果酒吧,但如此醇厚浓郁的果酒,我还是第一次喝。”彭教授一杯酒下肚,甘甜微酸,浓香馥郁的气息弥漫开来,从内到外浑身通透,比吃了人参果、蟠桃还来得舒爽,感觉身子都轻了二斤。

“这是葡萄酒。”白洋为彭教授满上,看了眼酒杯内黄中微绿的酒液,笑着说道。

“这不可能。”不仅仅是彭教授,整桌的人都惊呆了。

“怎么不可能?”白洋就知道他们是这副表情,指着杯中的葡萄酒说道“:酒是葡萄酒没错,只是有别于欧洲的葡萄酒酿造工艺,我们这儿葡萄酒加了酒曲,然后用特殊工艺酿造而成,而酒曲也是一种特殊的酒曲。”

“难道?”彭教授惊愕地看向白洋,他虽然不是考古学家,但他知道曾经出土的商代葡萄酒就是一种酒曲发酵的葡萄酒。

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断断续续的,来自西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在历史的时间线上与本土技术不断融合,在元明两代发展到最高峰,因为清代统治者不喝葡萄酒,葡萄酒的发展也是戛然而止,直到清末西方的葡萄酒随着列强的枪炮来到中国,中国的葡萄酒才重新启航。

“没错,就是明末失传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并且不断地改良,才有了今天的醇厚味道。”白洋点了点头。

靠,这岂不是说葡萄酒的品种又多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