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引领潮流
“拜见相国,将军!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先生今日特意邀我二人来此,不知有何事?”李斯问道。
“相国容在下卖个关子,两位请随我来。”说完周明便在前面引路。
当两人看着眼前的高炉时更是不明觉厉。
“先生叫我二人来次就是看这炉子?”
“两位稍安勿躁!这炉子只是其一。主要是看这炉内的东西。”周明安抚道。
“不知这炉内是何物?”王剪问道。
“此乃在下用新工艺炼制的铁,马上就要出炉了。”
“大人,炉内的矿石都化成铁水了。”
“既然如此将铁水导入模具中“周明也不矫情,直接吩咐道。
王翦和李斯站在一旁观看,只见一名工匠用一支长戈推开预留的小门,瞬间便从炉内冲出一股滔天热浪。
通红的铁水缓缓流入模具,周明看了会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吩咐工匠将还未完全冷却的铁块打出一把刀来。
没多久一把大刀便在几人的目光下成型。
待工匠们淬好火后,王翦便迫不及待的上前夺过大刀。
掂量一番后取下腰间的青铜长剑便相互对砍了起来。“叮“的一声,便见青铜长剑磕出来一个豁口,明显用不了几次就得报废了。
王翦却是欣喜异常,不断的抚摸着大刀。
“先生真乃神人也,竟能造出如此宝刀。”
“先生这下可解决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李斯显然也看到了这背后的利益,和影响。
“区区小道耳。两位过奖了!”
“先生先是献祥瑞,现又发明次利国利民的炼铁之法。对我大秦真是居功至伟啊。”
“玄明愧不敢当!还请两位将此物献给陛下!”
“先生放心此物足以将我大秦战力提升一倍,陛下必会重赏先生。”
“如此便多谢两位了,周明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两位可否代我禀明陛下?”
“哦,不知先生有何要求?”李斯闻言半眯着眼睛问道。
“周明喜好古物,特别是历代之鼎,和百家著作。所以想请两位帮忙,而鼎乃各国祭祀之物,在下怕陛下误会,故此希望两位说相。”
“先生放心,以先生之功,陛下应会答应的!”
“如此便多谢两位了!”
送走两人后周明便回到造纸的院落,此时崔文子已经玩上瘾了,不停的在纸上印着字。
周明走近一看,发现大多是医学名词,以为崔文子想要著书立传。
“神医想传道天下?”
“哪里,只是好玩罢了,不过你此法一出确实让著书立传容易了许多。”
“今日请神医来主要为了两事,一是想邀先生商量开药庐之事,二便是想请先生和小川帮忙售卖纸张和书籍。我这刊印了常见书籍一万册,虽然不多,对于咸阳来说却是足够了。”
“你为何不自己售卖呢?”
“在下人微言轻,对百家经义不胜了解,怕贻笑大方。小川背后有秦国公族支持,又非百家门徒,由他去售卖最好不过了。”
“既然如此!那我便接下这活了。”崔文子也没问周明为什么不直接找易小川,他知道上次玉漱的事两人已心生芥蒂。
崔文子带着周明给的纸张和书籍进了城,直接找到易小川,说明周明的来意后,易小川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
纸张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还有一万多册书籍。
第二天咸阳城内便多了一间书店。起初还没人知道书店是做什么的,在这个时代,有字的东西都是可以留作传家之宝的。
“二癞,这新开的铺子有交份子钱吗?”一地痞看着眼前挂着藏金阁牌匾的店铺问道。
“大哥,这铺子可是蒙大人家的!”二癞提醒道。
“哪个蒙大人?”
“蒙将军,之前是布庄,昨天蒙家管事突然带人来将牌匾换了,还搬进去好多架子。”
“那我们去看看,你去买盒点心,人家新店开张,我们怎么也得去道个喜啊!”
“诺,我这就去!”
几人刚到藏金阁便看到蒙管事在门口迎客。
“蒙管事!恭喜啊!”二癞几人一脸谄媚的说道。
“同喜同喜!”蒙管事早就看到几人,虽然不喜几人上门,不过打开门做生意,人家来了,也只得笑脸相迎。
“蒙管事,不知这藏金阁所卖何物?”二癞滴溜着眼睛不断往铺子里面瞄。
这是我家二公子弄来的,里面是书。基本上是最常见的书籍。
“什么?蒙公子尽然拿书籍来卖?”
“蒙大人可知道此事?”
“当然知道,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在这?”
“不知这书作价几何?”
“不贵,只要三十个秦半两就够了。”
“那还真不贵。”这些地痞流氓毕竟有点见识,现在谁家有书籍不是藏起来当传家宝的,现在有人卖,到时候肯定有人疯抢,于是计上心来。
“蒙管事,小人也想买几卷书留作传家宝,不知可否?”
蒙管事一听几人要买书,脸上瞬间堆起了笑容道:“里边请,我们这批书百家著作都有涉猎,不知几位要什么样的?”
“蒙管事,我们就要一本论语吧。”
“行,说完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纸质论语”
“蒙管事?这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书,比竹简可方便多了,这薄薄的一本就将论语里面所有的字都写上去了。”
几个地痞接过之后翻了翻,果然写满了字。虽然有疑虑却也痛快地付了钱。
“大哥,这书怎么不是竹简啊?”
“是啊!蒙管事不会骗我们吧?”
“应该不会,蒙管事可是打着蒙府的旗号出来的,要是败了蒙氏的名声,蒙将军也不会放过他的。”
“要不我们再找个读书人问问?”
“对,找个人问问!”
之后半天时间,蒙家有一批新书售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咸阳士林,不论是好奇的还是,有需要的都往藏金阁里挤。
由于人太多,买书的人基本上是拿起书就走,跟本来不及翻看买的是什么书。